
甄后
文昭甄皇后(183年1月26日—221年8月4日),名不明,相传为甄宓,实则无记载。史称甄夫人。中山无极(今河北省无极县)人,上蔡令甄逸之女。魏文帝曹丕的妻子,魏明帝曹叡的生母。建安中期,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为妻。建安九年(204年),曹操率军攻下邺城,甄氏因为姿貌绝伦,被曹丕所纳,甚得宠爱,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(即东乡公主)。黄初二年(221)六月,遣使赐死甄氏,葬于邺城。 曹叡即位后,追谥甄氏曰文昭皇后。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(231年2月17日),明帝曹叡将甄氏改葬于朝阳陵。
人物生平
闺中博士
文昭皇后于183年1月26日(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)出生,中山无极人(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),汉太保甄邯的后代。甄邯的岳父博山侯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世孙,太师孔霸之子,官至大将军、丞相、太傅、太师,为四朝辅政大臣,德行高洁,通晓经学,位极人臣,被太皇太后王政君、汉成帝和汉哀帝所尊崇,后来以天下名儒的身份被任命为汉平帝刘衎的老师。甄邯和族中子弟因此入朝为官,因为材能而得到权臣王莽的倚重。甄丰由地方官员擢升为皇宫内侍大臣,而后更是官至大司空,爵受广阳侯、广新公;甄邯官拜大司马,爵受承阳侯、承新公,而后又出任大汉太保,执掌天下兵权;甄丰的儿子甄寻任侍中、京兆尹;甄
轶事典故
魏氏春秋
袁绍被打败之后,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纳甄氏为妻,孔融写信嘲笑曹操说:“武王伐纣,将妲己赏赐给周公。”曹操因为知道孔融学识渊博,以为是书中没有看过的典故,后来见到他,就询问这件事,孔融回答道:“用现在的事来看,自然就明白了!”
世说新语
魏文昭甄皇后贤惠而美貌,起先是袁熙的妻子,甚为得宠。曹公攻打进邺城后,便令人召见甄氏,左右的人都禀告说:“五官中郎将曹丕已经去了。”曹操说:“今年攻打邺城正是为了她。”
甄后出拜
曹丕为太子时,
朝阳后陵
文献记载
文昭皇后甄氏在史书中即富有传奇色彩、美貌倾城,知书达理。三国时北有甄姬,南有二乔,可见三人在三国鼎立时人们心中的地位。太和四年十一月,其子明帝曹叡派甄氏的侄子甄像持节到甄氏墓前“昭告后土”,十二月迁葬朝阳陵, 掘地得玉玺,上刻“天子羡思慈亲”。此外,邺城还有祭祀甄氏的文昭庙。
史料中还记载了一则有关朝阳陵的诡异盗墓事件。这则故事记载于《神异录》中,讲的是隋末起义军将领窦建德盗墓时遇到的一桩奇事。大业七年炀帝征兵讨伐高丽(今朝鲜),窦建德拒绝东征,遂率乡人起事。此事即《新唐书》中所述的“招亡兵及民无产者数百,使安祖率之,入高鸡为盗。”窦
汴人,字济甫。晓音律,善谈笑。画入能品,书法颇得赵秉文之妙。
张说(667年~730年) 唐代文学家,诗人,政治家。字道济,一字说之。原籍范阳(今河北涿县),世居河东(今山西永济),徙家洛阳。
顾况(生卒年不详),字逋翁,号华阳真逸(一说华阳真隐)。晚年自号悲翁,汉族,唐朝海盐人,(今在浙江海宁境内)人。唐代诗人、画家、鉴赏家。他一生官位不高,曾任著作郎,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,贬饶州司户参军。晚年隐居茅山,有《华阳集》行世。
(484—515)北魏赵郡人,字永和。李安世子。少好学,通诸经,览百家书。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。数年后,璠还就谧请业。征辟皆不就。卒谥贞靖处士。有《明堂制度论》。
李致远[元](1261-约1325)字致远。工曲,今仅存还牢末剧一种,散曲散存太平乐府等选本中。何梦华抄本《太平乐府》注云“江右(今江西)”至元中,客居溧阳(今属江苏)。存小令26首,套数4篇及杂剧《还牢末》。仇远相交甚密。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《和李志远君深秀才》诗中说他“有才未遇政绩损”“亦固穷忘怨尤”“一瓢陋巷誓不出,孤云野鹤心自由”,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,一生郁郁不得志,但性格孤傲清高。《太和正音谱》列其为曲坛名家,评其曲曰:“如玉匣昆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