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
沉醉东风·挂绝壁松枯倒倚

元代: 卢挚

挂绝壁松枯倒倚,落残霞孤鹜齐飞。四围不尽山,一望无穷水。散西风满天秋意。夜静云帆月影低,载我在潇湘画里。
挂绝壁松枯倒倚,落残霞孤鹜齐飞。四围不尽山,一望无穷水。散西风满天秋意。夜静云帆月影低,载我在潇湘画里。
弯曲的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,残留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鸭在天上一齐飘飞。四周围是数不尽的青山,一望无际的碧水,西风箫箫,天地间一派浓浓的秋意。静静的夜里 皎洁的月影映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,载着我行舟在湘江上,恍如置身在画图之中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柴琼.元散曲隐逸作品代表作家研究:华中师范大学,2009年
2、 何艳丽选编.《元曲三百首》:吉林出版集团,2009年:120页
挂绝壁松枯倒倚,落残霞孤鹜(wù)齐飞。四围不尽山,一望无穷水。散西风满天秋意。夜静云帆月影低,载我在潇湘画里。
沉醉东风:曲牌名,南北曲兼有。北曲属双调,南曲属仙吕入双调。绝壁:陡峭的山壁。落残霞孤鹜齐飞:落霞与野鸭一起飞翔。残霞:落霞。鹜:野鸭。不尽:数不完。云帆:一片白云似的船帆。潇湘画里:这里极言潇湘两岸的风景如画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柴琼.元散曲隐逸作品代表作家研究:华中师范大学,2009年
2、 何艳丽选编.《元曲三百首》:吉林出版集团,2009年:120页
挂绝壁松枯倒倚,落残霞孤鹜齐飞。四围不尽山,一望无穷水。散西风满天秋意。夜静云帆月影低,载我在潇湘画里。

  “挂绝壁枯松倒倚。”首句描写悬崖之上一棵枯松倚绝壁而倒挂,既写出枯松的奇姿,又衬托出山势的险峻。作者放在小令的开头,使人有突兀不凡之感。”落残霞孤鹜齐飞。“写秋天傍晚江上明丽的景物。这两句刻意经营,本身极富形象感,又借得了名句所固有的审美效应,从而一上来便先声夺人,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。

  “四围不尽山”两句,是对前面两句所写景物的概括,也是在意象上的扩大和补充。前面两句是镜头各对准一个焦点,摄取最动人的画面,他们的景观是具体的,但却是定位的,是在某一个方向上。现在加上这两句,进一步扩大了读者的视野,使他们看到除了上面所写到的景物之外,四围还有数不尽的山,无穷的水。这种大笔勾勒似的写景,为下面写”秋意“作了心理上的铺垫。

  “散西风满天秋意。”西风“无形,”秋意“无迹,然而又确实有”意“可感。这境界既有物境,也有心境。曲写至此,自成一段落,它把秋景、秋意都提供给读者了。但是如果曲子就到此结束,它还不过是一幅没有人物的静物画,而且构图不够多样与丰富。

  “夜静云帆月影低,载我在潇湘画里。”静静的夜,静静的湘水,一只船,高挂着云帆,悠悠前进。“月影低”说明月亮才刚刚升起,它的清光投射在船帆上,使帆影显得低而且长。在这里,作者把自己摆进图画中,成为画面中的一员。人物出现,画面顿时活了起来。因为“云帆月影”的夜航点缀了清旷的江面,太富有画意了,而且地点正好在潇湘之上,就像一幅潇湘景物图一样,所以说“载我在潇湘画里”。

  整首小令写的都是潇湘行舟所见。是按照时间顺序道来。作者的态度,更多的是冷静的观照二视野所及,潇湘两岸的山水风物,都使他感到心旷神怡;虽然两风的轻拂带来了满天的秋意,传统的季节感受,加上身在旅途,不能不使他产生微微的萧瑟之感;但因为他身为湖南宪使,也许是外出公干,也许就在赴任途中,所以心境是平静的。正因如此,我们获得了一幅气象阔大、意境飞动的秋光图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王辉编著.唐诗·宋词·元曲:云南人民出版社,2011.08:第391页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弯曲的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,残留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鸭在天上一齐飘飞。四周围是数不尽的青山,一望无际的碧水,西风箫箫,天地间一派浓浓的秋意。静静的夜里 皎洁的月影映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,载着我行舟在湘江上,恍如置身在画图之中。

注释
沉醉东风:曲牌名,南北曲兼有。北曲属双调,南曲属仙吕入双调。
绝壁:陡峭的山壁。
落残霞孤鹜齐飞:落霞与野鸭一起飞翔。残霞:落霞。鹜(wù):野鸭。
不尽:数不完。
云帆:一片白云似的船帆。
潇湘画里:这里极言潇湘两岸的风景如画。

创作背景

  此曲作于元成宗大德三年(1299年),时卢挚在湖南宪使的任上,当时卢挚正在赴任途中,路经潇湘行舟,写下此曲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任中敏,卢前选编;司马哲编著.《元曲三百首 最新双色图文版》:中国长安出版社,2010年:25页

赏析

  “挂绝壁枯松倒倚。”首句描写悬崖之上一棵枯松倚绝壁而倒挂,既写出枯松的奇姿,又衬托出山势的险峻。作者放在小令的开头,使人有突兀不凡之感。”落残霞孤鹜齐飞。“写秋天傍晚江上明丽的景物。这两句刻意经营,本身极富形象感,又借得了名句所固有的审美效应,从而一上来便先声夺人,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。

  “四围不尽山”两句,是对前面两句所写景物的概括,也是在意象上的扩大和补充。前面两句是镜头各对准一个焦点,摄取最动人的画面,他们的景观是具体的,但却是定位的,是在某一个方向上。现在加上这两句,进一步扩大了读者的视野,使他们看到除了上面所写到的景物之外,四围还有数不尽的山,无穷的水。这

卢挚

卢挚

卢挚(1242-1314),字处道,一字莘老;号疏斋,又号蒿翁。元代涿郡(今河北省涿县)人。至元5年(1268)进士,任过廉访使、翰林学士。诗文与刘因、姚燧齐名,世称“刘卢”、“姚卢”。与白朴、马致远、珠帘秀均有交往。散曲如今仅存小令。著有《疏斋集》(已佚)《文心选诀》《文章宗旨》,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。有的写山林逸趣,有的写诗酒生活,而较多的是“怀古”,抒发对故国的怀念。今人有《卢疏斋集辑存》,《全元散曲》录存其小令。

猜您喜欢

满江红·和郭沫若同志

近现代:毛泽东

小小寰球,有几个苍蝇碰壁。嗡嗡叫,几声凄厉,几声抽泣。蚂蚁缘槐夸大国,蚍蜉撼树谈何易。正西风落叶下长安,飞鸣镝。
多少事,从来急;天地转,光阴迫。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四海翻腾云水怒,五洲震荡风雷激。要扫除一切害人虫,全无敌。

行香子·舟宿兰湾

宋代: 蒋捷

红了樱桃。绿了芭蕉。送春归、客尚蓬飘。昨宵谷水,今夜兰皋。奈云溶溶,风淡淡,雨潇潇。
银字笙调。心字香烧。料芳悰、乍整还凋。待将春恨,都付春潮。过窈娘堤,秋娘渡,泰娘桥。

病中感怀

五代: 李煜

憔悴年来甚,萧条益自伤。
风威侵病骨,雨气咽愁肠。
夜鼎唯煎药,朝髭半染霜。
前缘竟何似,谁与问空王。

秋下荆门

唐代: 李白

霜落荆门江树空,布帆无恙挂秋风。
此行不为鲈鱼鲙,自爱名山入剡中。

柳枝·江南岸

宋代: 朱敦儒

江南岸,江北岸。折送行人无尽时。恨分离。
酒一杯,泪双垂。君到长安百事违。几时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