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
武侯庙古柏

唐代: 李商隐

蜀相阶前柏,龙蛇捧閟宫。
阴成外江畔,老向惠陵东。
大树思冯异,甘棠忆召公。
叶凋湘燕雨,枝拆海鹏风。
玉垒经纶远,金刀历数终。
谁将出师表,一为问昭融。

蜀相阶前柏,龙蛇捧閟宫。
蜀国丞相祠堂前面的柏树,像龙蛇一样捧着诸葛武侯庙。

阴成外江畔,老向惠陵东。
柏树的树荫已经延伸到外面的江畔去了,老柏树的枝干伸向东面的惠陵。

大树思冯异,甘棠忆召公。
大柏树令人想起了冯异,甘棠树让人回忆起召公。

叶凋湘燕雨,枝拆海鹏风。
湘燕之雨凋零了柏树叶,海鹏之风吹散了柏树枝。

玉垒经纶远,金刀历数终。
诸葛武侯在玉垒山筹划国家大事的历史已经久远,刘家的天下也历经劫数而终结。

谁将出师表,一为问昭融。
谁来再如诸葛武侯般书写一篇出师表,鞠躬尽瘁一生只向帝王鉴察忠心?

译注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蜀相阶前柏,龙蛇捧閟(bì)宫。
閟宫:深闭的祠庙。

阴成外江畔,老向惠陵东。
惠陵:这里指刘备的陵墓。

大树思冯异,甘棠(táng)忆召公。
冯异:东汉开国名将,屡建战功,有“大树将军”之称。召公:指召穆公,宣文王之政,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,开创“成康之治”。

叶凋(diāo)湘燕雨,枝拆海鹏风。

玉垒(lěi)经纶远,金刀历数终。
金刀:暗指刘家天下。

谁将出师表,一为问昭融。
昭融:光明,指帝王的鉴察。

译注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网页发生错误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蜀国丞相祠堂前面的柏树,像龙蛇一样捧着诸葛武侯庙。
柏树的树荫已经延伸到外面的江畔去了,老柏树的枝干伸向东面的惠陵。
大柏树令人想起了冯异,甘棠树让人回忆起召公。
湘燕之雨凋零了柏树叶,海鹏之风吹散了柏树枝。
诸葛武侯在玉垒山筹划国家大事的历史已经久远,刘家的天下也历经劫数而终结。
谁来再如诸葛武侯般书写一篇出师表,鞠躬尽瘁一生只向帝王鉴察忠心?

注释
閟(bì)宫:深闭的祠庙。
惠陵:这里指刘备的陵墓。
冯异,东汉开国名将,屡建战功,有“大树将军”之称。
召公:指召

李商隐

李商隐

李商隐(约813年-约858年),字义山,号玉溪(谿)生、樊南生,唐代著名诗人,祖籍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沁阳,出生于郑州荥阳。他擅长诗歌写作,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,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,和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温庭筠合称为“温李”,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、温庭筠风格相近,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,故并称为“三十六体”。其诗构思新奇,风格秾丽,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,优美动人,广为传诵。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,难于索解,至有“诗家总爱西昆好,独恨无人作郑笺”之说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,一生很不得志。死后葬于家乡沁阳(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)。作品收录为《李义山诗集》。

猜您喜欢

里中女

唐代:于濆

吾闻池中鱼,不识海水深;
吾闻桑下女,不识华堂阴。
贫窗苦机杼,富家鸣杵砧。
天与双明眸,只教识蒿簪。
徒惜越娃貌,亦蕴韩娥音。
珠玉不到眼,遂无奢侈心。
岂知赵飞燕,满髻钗黄金。

赠头陀师

唐代:刘商

少壮从戎马上飞,雪山童子未缁衣。
秋山年长头陀处,说我军前射虎归。

南乡子·洪迈被拘留

宋代:太学诸生

洪迈被拘留,稽首垂哀告敌仇。一日忍饥犹不耐,堪羞!苏武争禁十九秋。
厥父既无谋,厥子安能解国忧。万里归来夸舌辨,村牛!好摆头时便摆头。

无题 / 云阳城

唐代: 李商隐

白道萦回入暮霞,斑骓嘶断七香车。
春风自共何人笑,枉破阳城十万家。

潮州韩文公庙碑

宋代: 苏轼

  匹夫而为百世师,一言而为天下法。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,关盛衰之运,其生也有自来,其逝也有所为。故申、吕自岳降,傅说为列星,古今所传,不可诬也。孟子曰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”是气也,寓于寻常之中,而塞乎天地之间。卒然遇之,则王公失其贵,晋、楚失其富,良、平失其智,贲、育失其勇,仪、秦失其辩。是孰使之然哉?其必有不依形而立,不恃力而行,不待生而存,不随死而亡者矣。故在天为星辰,在地为河岳,幽则为鬼神,而明则复为人。此理之常,无足怪者。

  自东汉以来,道丧文弊,异端并起,历唐贞观、开元之盛,辅以房、杜、姚、宋而不能救。独韩文公起布衣,谈笑而麾之,天下靡然从公,复归于正,盖三百年于此矣。文起八代之衰,而道济天下之溺;忠犯人主之怒,而勇夺三军之帅:此岂非参天地,关盛衰,浩然而独存者乎?

  盖尝论天人之辨,以谓人无所不至,惟天不容伪。智可以欺王公,不可以欺豚鱼;力可以得天下,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。故公之精诚,能开衡山之云,而不能回宪宗之惑;能驯鳄鱼之暴,而不能弭皇甫镈、李逢吉之谤;能信于南海之民,庙食百世,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。盖公之所能者天也,其所不能者人也。

  始潮人未知学,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。自是潮之士,皆笃于文行,延及齐民,至于今,号称易治。信乎孔子之言,“君子学道则爱人,小人学道则易使”也。潮人之事公也,饮食必祭,水旱疾疫,凡有求必祷焉。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,民以出入为艰。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,不果。元佑五年,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。凡所以养士治民者,一以公为师。民既悦服,则出令曰:“愿新公庙者,听!”民欢趋之,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,期年而庙成。

  或曰:“公去国万里,而谪于潮,不能一岁而归。没而有知,其不眷恋于潮也,审矣。”轼曰:“不然!公之神在天下者,如水之在地中,无所往而不在也。而潮人独信之深,思之至,焄蒿凄怆,若或见之。譬如凿井得泉,而曰水专在是,岂理也哉?”元丰七年,诏拜公昌黎伯,故榜曰:“昌黎伯韩文公之庙。”潮人请书其事于石,因作诗以遗之,使歌以祀公。其辞曰:“公昔骑龙白云乡,手抉云汉分天章,天孙为织云锦裳。飘然乘风来帝旁,下与浊世扫秕糠。西游咸池略扶桑,草木衣被昭回光。追逐李、杜参翱翔,汗流籍、湜走且僵,灭没倒影不能望。作书抵佛讥君王,要观南海窥衡湘,历舜九嶷吊英、皇。祝融先驱海若藏,约束蛟鳄如驱羊。钧天无人帝悲伤,讴吟下招遣巫阳。犦牲鸡卜羞我觞,於粲荔丹与蕉黄。公不少留我涕滂,翩然被发下大荒。”